■路況

近日報載:美國ETS公布全球英文能力檢驗之多益成績,台灣分數創4年來最低,落後大陸208分。面對當前罄竹難書之亂象危機,這則菜英文現象只算小菜一碟,卻頗具指標意義。台灣傾舉國之力推動學英文,從小學甚至幼稚園就開始ABC,結果卻是年輕一代英文程度直直落,試問:台灣還有什麼事可以做得成?菜英文現象豈非敗亡之徵?

問題出在哪裡?出在錯誤的學習方式:台灣學生從小就被教導以翻譯的方式學英文,看到任何英文字,一定要譯成中文來了解其意義。問題是:翻譯能力本身就預設了英文程度已很好。是先學好英文,才有能力去做翻譯。以翻譯方式學英文,不啻是以較高階的英文能力來學習較低階的英文能力,其荒謬就如對一個正在學走路的幼兒,都還站不穩,卻要求他做出跑步或跳舞的動作來學會走路。如此顛倒錯亂的「兒童邏輯」足可媲美晉惠帝的「何不食肉糜?」:沒有飯吃,為什麼不吃肉呢?英文程度不好,為什麼不先學好翻譯呢?

不要嘲笑晉惠帝!當學生的英文程度直直落,大學的英文系教授卻將「翻譯」炒成熱門學術議題,生產無數國科會計畫與國際研討會論文。「翻譯」在台灣已不只是英文學習方式,更成為一種普遍的人文思維方式,可類比於魏晉南北朝以道家理解接受佛教之「格義」。翻譯式學習當然會導出格義式思維,面對任何未知的異文化新思維,一定要轉譯成自己已知的模式才覺安心。然則,如果佛祖的思想都可以轉譯成老莊,有老莊就夠了,又何須皈依佛祖?迦達瑪(Gadamer)說:擁有一種語言就是擁有一個世界。學習一種外語就是迎向一個外來他者的新異世界。「翻譯」與「格義」正反映了一種害怕抗拒他者,不敢走出自我,永遠只能自我重複之「貧乏思維」。德勒茲(Deleuze)稱此「自我重複」是一種愚蠢與低級之「思想意象」!

我知之矣!原來台灣英文程度的倒退和整體思想文化水準的倒退是同一件事:以翻譯方式學英文當然要變成菜英文,以格義方式面對異文化新思維,當然只能自我重複,了無新意,毫無長進。孔夫子說:「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」學習與思考是人類得以不斷進步與自我提升的唯二方式。台灣則以翻譯式的謬誤學習與格義式的貧乏思維,一步步陷入「不思不學」的停滯與倒退狀態。不要小看菜英文,更無須嘲笑晉惠帝,正是這樣一種愚蠢與錯亂的兒童邏輯一步步導出台灣的敗亡軌跡:英文能力倒退→思維能力退化→整體國力衰退。

「不思不學」的台灣,當然只能「罔矣殆矣」,一佛升天,二佛涅槃!

(成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)

快速加入  英文翻譯:http://buyforfun.biz/redirect.php?k=76807c0ca7830ee0d9dfb89540571093&uid=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英文翻譯 英文
    全站熱搜

    學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